前言:2021年是滨松中国成立10周年,10年间也恰逢中国光产业蓬勃发展,光子学技术应用已无处不在。在此之际,滨松中国携多家专业媒体,走访了相关行业的专家和头部企业,推出“与光同行”系列采访。以他们的角度,来回顾各自行业发展、展望未来,共同绘制出一幅真实的、充满生机的中国光子技术及相关应用产业发展的画卷。本文转自丁香园,原题为《步宏教授:直面挑战,拥抱机遇,「智慧病理」与「幸福病理」就在前方》。
也许你是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粉丝,又或曾在深夜追过 TVB 的《洗冤录》。在你为剧情的跌宕起伏而牵动心神时,可能没想到这些剧集的主人公宋慈除了仵作这个身份外,他其实还是一位病理学的先驱。16 世纪中叶,「解剖学」与「病理学」理论及技术开始应用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催生了现代医学的呱呱坠地。今天的病理学早已不像宋慈那时需要时刻与刀光血影相伴,而是一门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和转归,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那么,今天中国的病理学正在发生哪些变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未来机遇?借滨松中国十周年「与光同行」系列行业采访活动之际,丁香园编辑带着这些问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病理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步宏教授进行了交流。他表示,在精准医学的时代,病理医生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新使命和新考验意味着学科发展迎来了更大机会,智能技术和云技术的逐步成熟将革新病理学科的整体面貌,有助于病理医生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步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病理研究所所长,原四川大学副校长。国际病理学会中国分会主席(CDIAP 主席),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协作组组长,CSCO 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病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病理科正在经历重大改变
「病理乃医学之本」,来自加拿大著名病理学家 William Osler 的这句名言,掷地有声地指出了病理学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关键作用。病理诊断结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病理学诊断被称作是疾病的最后诊断或「金标准」,所以病理医师又有「医生的医生」(Doctorundefineds doctor)之称。
而今,「精准医疗」的理念深入人心,步宏表示,在这一新形势下,患者从就医到康复过程,需要病理医生进行多次诊断,已不再是从前的「只见一次」,而成为现在的「始终伴随」。病理参与的疾病诊断领域也从之前以肿瘤为主,拓展到整个疾病系统,甚至于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这表明,在未来,病理医生将不仅只面向前来就医的患者,整个社会人群都将纳入病理医生的服务对象。
步宏还提到,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病理医生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的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参考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患疾病做出诊断。的确,组织形态至今仍是病理医生做出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已远不止于此。近年肿瘤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推动了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分子病理信息已整合进入部分系统肿瘤的 WHO 分类中,各类指南和共识也层出不穷。这体现出病理科正在完成从组织形态到完整信息,从个性经验到规范标准的新跨越。
伴随这些变化的发生,病理科正在大踏步地从基础走向临床,在疾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病理医生的身影不可或缺。在疾病诊疗的指南与规范中,病理诊断的描述与探讨总要占据大量篇幅。与此同时,病理服务的业态也更加丰富多元。在「分级诊疗」政策的指引与推动下,各地的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对病理工作而言,「巧干」取代「苦干」,日益成为当下业界的共识。步宏回忆起他初学病理之时,受条件所限,「苦干」文化盛行,个人保护难以到位。但在今天,各种提高病理工作效率的自动化设备一应俱全,而且在发达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下,「读片于屏幕之上,诊断于千里之外」的场景已越来越常见。可以想见,未来智能化和云端化技术的成熟和高效准确的诊断辅助方法涌现,势必将帮助病理医生更好地承担新的使命。
中国病理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病理在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学科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前在步宏的牵头下,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于 2016—2019 年对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的 3831 家医院的病理科数量、人员构成情况、工作量、人才培养情况、科研发展情况做了调查。
结构性不平衡是阻碍我国病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步宏介绍说,从人员构成来看,院均病理医师、院均技术人员数量均有明显的增长,但与增加更明显的工作量相比,人均工作量继续大幅攀升,病理从业人员工作压力持续增大。地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也较为严重,较为成熟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西北部病理科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步宏建议,我国病理学科的建设应首要从基层医院着手,同时注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多向西部病理学科建设倾斜,加强东西部病理学科远程会诊咨询平台的利用,还可对较偏远地区的病理科实施精准帮扶活动。西部地区病理也应结合自己地广人稀、病理从业人员更缺乏和分散的情况,探索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模式,比如更多利用网络和区域化的亚专科建设等。
其次,我国病理学科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临床,也需注重病理学人才的培养及病理学的研究。鼓励从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在规培学员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应有更大的着力。同时,要不断努力争取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和资源倾斜。
最后,应进一步重视远程诊断及人工智能的发展。长远来看,远程诊断及人工智能是顺应科技发展及我国医疗需求的一个发展方向,可以合理分配利用我国现有的病理医师资源,提高专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专科化工作效率。
2016 年,在步宏牵头组织下,第一届中国数字化病理峰会顺利召开
智能化与云端化成就病理未来
在与丁香园记者交流的过程中,步宏多次提到智能化和云端化是病理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他指出,智能化是基于人工智能介入病理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代表着人工智能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云端化意味着病理工作的模式由个体的劳动向集群和协同工作方式的转变。智能化和云端化的病理可以解决病理从业人员不足、病理专科化不足、病理运行框架优化三方面的临床问题。
在步宏看来,智能化和云端化病理可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技术变革、远程病理阶段;第二阶段为应用普及、全数字病理科阶段,即病理科全面数字化及数字病理应用普及;第三阶段为真正的智能病理阶段。目前,很多医院尚处于第一阶段。经过各方的努力及推动,第三阶段有超前于第二阶段发展的趋势。
步宏强调,虽然很多人工智能的初级产品已经问世,但病理 AI 的应用需要合理的工作场景,即病理科需要数字化的基础。这有赖于病理切片的全数字化,并融入日常工作的使用,推进数字切片首诊,形成区域性病理云平台。
提及病理数字切片的技术来源,也许是令人惊讶的 1990 年代的地球成像数据科学。这要追溯到 1997 年美国马里兰大学乔尔·萨尔茨(Joel Saltz)博士开发的卫星数据处理工具。在此基础上,马里兰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联合发起了虚拟显微镜项目,促成了第一个模拟高倍光学显微镜功能的软件诞生,为后期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个科技原始创新,初期可能很费钱,很麻烦,但却能把病理学带进一个崭新的领域。
将病理数字切片的梦想照进现实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将玻璃切片转换成全景电子图像文件的移动扫描仪技术。这项技术由美国 Bacus 实验室最早完成,他们利用图块扫描方法对玻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将玻片分为许多较小的矩形,分别成像后再拼合在一起。2017 年 4 月,美国 FDA 第一次批准全景玻片图像系统应用于病理诊断,这是数字病理划时代的一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病理研究所
步宏所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较早开启了数字病理切片技术的引进。滨松则是与其有着长期合作历史的系统提供者之一。对于滨松的数字病理切片扫描技术,步宏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表示,滨松的数字切片扫描仪性能优越,质量稳定,性价比能够满足中国医院的需求。而作为较早推广这项技术的企业,步宏提到,厂家也需要「顶天立地谋发展」,一方面希望滨松能够继续保持技术优势,做到「顶天」;一方面,中国病理行业的发展要落地,从理论到实际的发展,还需要诸多「立地」的措施来推进。目前滨松已经进行了技术转移,实现了全新国产化仪器的推出。步宏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作为滨松这样的企业有能力、有义务去做的事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病理研究所
在与步宏教授交流的最后,他展望道,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国家一系列医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病理学科重要性更加凸显。在云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病理应该是「智慧的病理」和「幸福的病理」。
在未来,病理医生早上起来可能不用急着开车经过拥堵的道路到医院工作,而是在家打开计算机,查看前一晚经过智能化处理的数据及初步报告,做进一步审核确认就可以完成诊断。经云端发出后,智能工具帮助检查错误、整合报告、提出临床规范意见,然后格式化的报告就产生了。相信我们一边坐在海边晒着太阳,一边为病人服务的日子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