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及资料中心

ARTICLE

文章中心

产品

应用

其他

粒子成像 您的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学术领域

MCP+荧光屏+sCMOS相机:粒子成像滨松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了利用MCP+荧光屏+可见光sCMOS相机进行粒子成像(电子、离子、高能粒子、中子、紫外线、X射线等各种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电磁波)的方案。包括:


1. 基本原理


2. 成像效果相关问题


        MCP+荧光屏+sCMOS相机都能对哪些粒子/高能电磁波进行成像?各自的探测效率如何?


        MCP+荧光屏+sCMOS相机的探测面积如何?


        MCP+荧光屏+sCMOS相机的空间分辨率如何?


3. 选型指南


4. 使用FAQ


        MCP+荧光屏模块的供电电路如何连接?


        MCP+荧光屏模块使用中推荐给多大的电压?供电电压对寿命和成像效果都有何影响?


        在MCP+荧光屏+sCMOS相机成像系统中,如何提升图像质量?


5. 相关资料



# 基本原理


采用sCMOS、CCD等相机对可见光进行成像已经是司空见惯;采用InGaAs对于红外光信号进行成像也并不让人觉得陌生。这些成像的仪器都是让光信号直接在Si、InGaAs等材料的探测器上转换为电子然后进行信号读出的。


而对于一些电子、离子、高能粒子、中子、紫外线、X射线等各种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电磁波,其成像的基本思路则有所不同;一般是将其首先转化为可见光光子,然后用sCMOS、CCD等可见光相机进行成像。

本文介绍的MCP+荧光屏+sCMOS相机,会统一将各种粒子和高能电磁波转化为电子,让电子在MCP中增益以放大信号,最后通过荧光屏转化为可见光信号并读出(参考 《微通道板(MCP)原理及重要参数介绍》之图1 与图2C )。


 

图1. MCP+荧光屏+sCMOS相机成像方案示意。(A)示意卡通图;(B)MCP+荧光屏模块的实际照片;(C)一套完整系统的三视图。


# 成像效果相关问题


FAQ1. MCP+荧光屏+sCMOS相机都能对哪些粒子/高能电磁波进行成像?各自的探测效率如何?


MCP对粒子/高能电磁波响应的基本原理是:粒子/高能电磁波在MCP入口处轰击基底产生二次电子。表1给出了MCP对于各种粒子/高能电磁波的探测效率(detection efficiency)——有多少比例的入射粒子/电磁波能够在MCP入口处轰出二次电子。


从表1中,明显可见不同的粒子/电磁波在MCP中的探测效率并不一样。所以有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事先将探测效率低的粒子/电磁波转换为探测效率高的粒子(如电子)。例如,(a)MCP对VUV的探测效率较低,在VUV探测中,可在MCP入口端镀上CsI等光电转换材料将VUV转换为电子;(b)MCP对可见光几乎无响应,在极弱可见光探测的像增强器中,可通过GaAs等光电材料将可见光转化为电子。

表1. MCP的探测效率(Detection Efficiency)

 

FAQ2. MCP+荧光屏+sCMOS相机的探测面积如何?


这套方案的探测面积主要取决于MCP的探测面积,具体说来,是MCP对接荧光屏的面积(对应参数为effective area of readout device)。标准型号的探测面积可以高至75-80mm这样的尺寸。


例如:圆形的F2226,与荧光屏对接的有效面积是φ75mm;方形的F2813,尺寸为80mm x 30mm。


详细的MCP探测面积参数请参考 选型指南的MCP部分

FAQ3. MCP+荧光屏+sCMOS相机的空间分辨率如何?


影响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参数有:


(1) 模块中MCP的片数。MCP+荧光屏模块中可以选择使用单片的MCP或者2片MCP叠加。采用2片MCP叠加时的分辨率要较差(但2片MCP叠加使用时的增益/灵敏度则是更高的);详细的分析参考 《微通道板(MCP)原理及重要参数介绍》的图10与图15


(2) 微通道的直径。微通道直径越小,分辨率越好。


以下是3个滨松MCP+荧光屏配置的分辨率,其中能看出微通道直径和MCP片数对分辨率的影响:


微通道直径6um,单片MCP使用情况下,分辨率(FWHM)为25um;


微通道直径12um,单片MCP使用情况下,分辨率(FWHM)为40-45um;


微通道直径12um,2片MCP叠加使用时,分辨率(FWHM)为80-90um。


此外,可见光光路和相机分辨率/像素数目也可能影响分辨率。以2片MCP叠加使用时的F2225为例,其有效探测面积的尺寸为Φ40mm,分辨率约为80-90um——在有效面积的直径上最多能够区分40mm/80um = 500个点;所以如果相机只有1000x1000像素,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是很难得到满意图像的。


# 选型指南


MCP+荧光屏+sCMOS相机成像方案的选型涉及到法兰、MCP、荧光屏、光学系统和相机等5个方面。其中,法兰,MCP和荧光屏是由用户完成选型,然后由滨松提供对应的模块产品。而由于一般用户都采用自制光学系统,所以相机会单独分开,方便灵活安装。


1.MCP

MCP是整套方案的核心,负责将各种需要成像的粒子、电磁波转化为电子,并进行倍增放大信号。MCP的详细介绍请参考:



微通道板(Microchannel Plate,MCP)可以被用于检测电子、离子、高能粒子、中子、紫外线、X射线等各种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电磁波。本文主要对其原理及五个重要参数进行了介绍。


在MCP+荧光屏+sCMOS成像方案的选型中,主要根据探测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对MCP进行挑选。

表2. MCP+荧光屏模块中MCP的选型一览表


 

另外,用户还可以选择模块中所用MCP的片数(1片或2片叠加使用)。对于MCP+荧光屏的模块,MCP一般选择2片叠加在一起使用,牺牲一定的空间分辨率以获得更大的增益和信噪比(详细的分析参考 本文FAQ3 《微通道板(MCP)原理及重要参数介绍》 的图10与图15)


2.荧光屏

荧光屏负责将MCP输出的倍增电子转化为可见光信号。荧光屏一个最终要的时间就是衰减时间(decay time),也就是电子输入停止后需要可见光信号的衰减快慢。应用对于时间的分辨率要求越高。


在MCP+荧光屏+sCMOS成像方案的选型中,主要根据衰减时间(decay time)对荧光屏进行选型。滨松提供P43,P46和P47三种荧光屏。如果对衰减时间(decay time)没有特别要求,一般选择灵敏度更高且成本更低的P43。

表3. MCP+荧光屏模块中荧光屏的选型一览表


 


 

图2. 三种荧光屏的时间特性曲线。在P43的曲线来自于将稳定信号源切断后的光强变化;P46和P47的曲线来自于脉冲信号源结束后的光强变化,曲线与脉冲的宽度相关。


3.法兰

由于MCP的工作是需要真空环境的,所以基本都会需要将MCP+荧光屏与信号来源的系统进行真空密封对接。


滨松提供各种标准制式的法兰(比如CF115,CF100等等),用户在选型时指定即可。


4.相机

这套解决方案中推荐的可见光相机为sCMOS相机,相对于传统的CCD相机,sCMOS相机具有高速、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的特点。



sCMOS自2010年左右商业化以来,在科研成像领域对CCD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地替代。本文主要介绍了sCMOS技术的特点。


表4. sCMOS相机的型号及关键参数一览


 



相机在选择中,主要考虑:


(1)相机分辨率与MCP+荧光屏模块分辨率的匹配;


以2片MCP叠加使用时的F2225为例,其有效探测面积的尺寸为Φ40mm,分辨率约为80-90um——在有效面积的直径上最多能够区分40mm/80um = 500个点;Flash 4.0系列的sCMOS相机分辨率为2048x2048,足够与MCP+荧光屏模块配合而不影响整体的分辨率。


(2)相机的帧速(当对成像速度有要求时);


根据应用的不同,实际使用中对相机帧速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对于Flash 4.0系列sCMOS相机,全幅帧速可以做到30-100fps(根据不同型号配置),选择较小ROI的时候,帧速最多可以上升至25000fps左右(25000fps @ 512x8或2048x8,根据不同型号配置)


(3)动态范围;


sCMOS相机相对CCD相机一个最为根本的优势就是在高速的同时保障了很低的读出噪声,对应其动态范围也比传统的CCD和CMOS相机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左右。Flash 4.0系列sCMOS相机的动态范围均在33000:1以上,非常适合与信号强度变化比较剧烈的情况。


此外,作为行业经典型号,Flash 4.0系列sCMOS相机除了高速高灵敏度之外,开发了如下功能以满足各种扩展需求:


(a)各种外触发功能(参考 《滨松Flash 4.0系列相机的外触发(Trigger)和同步功能的一些资料》 );


(b)标配免费软件之外的多种软件接口(C/C++, LabView, Matlab等,参考 《滨松相机二次开发资源》 );


(c)风冷与水冷切换选项,必要时采用水冷避免振动(限Flash 4.0 V3,点击查看 相关参考资料 )。


# 使用FAQ


FAQ4. MCP+荧光屏模块的供电电路如何连接?


MCP+荧光屏模块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分别给MCP入口(MCP IN)、MCP出口(MCP OUT)和荧光屏施加电压。而且三者的电位一定是MCP入口<MCP出口<荧光屏。因为只有这样,粒子/高能电磁波在MCP入口处所转化出的电子才会在MCP中飞行、增益放大,并最终从MCP出口飞向荧光屏(图3A)。


MCP+荧光屏模块总共有三个连接口(Lead),分别对应着给MCP入口,MCP出口和荧光屏提供电压(图3B,D)。

 

图3. (A)MCP+荧光屏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B)MCP+荧光屏模块的实际照片;(C,D)MCP+荧光屏模块的两种电压提供方式示意图。


图3C和图3D是两种常用的供电方式。图3C中,MCP出口设置为GND,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用两个可调电源分别调整MCP的电势差以及MCP出口和荧光屏出口之间的电势差,继而较为精细的调整整个系统的增益甚至分辨率(电压/电势差与MCP性能的关系分析参考 《微通道板(MCP)原理及重要参数介绍》 )但是,如果待测粒子带负电荷,那么就只有能量足够大的待测粒子才能轰击MCP产生倍增电子——有的时候这可以被用来选择性探测高能待测粒子;但有的时候这会影响到信号和信噪比。


图3D的设置则没有上述问题/功能,同时,对于电势差的调整能力也不及图3C。


FAQ5. MCP+荧光屏模块使用中推荐给多大的电压?供电电压对寿命和成像效果都有何影响?


对于新使用的MCP+荧光屏模块,我们推荐在MCP的入口和出口之间加对应最大电压的70%,在MCP出口和荧光屏之间加对应最大电压的60%。


以图3C和图3D所示为例:


(1)这是一个2片MCP叠加使用的情况,所以MCP入口和出口之间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kV,那么一开始使用的时候,推荐在这里加2kV x 70% = 1.4kV的电压。如果是1片MCP与荧光屏联用的情况,MCP入口和出口之间能够承受的电压也会相应降为1kV,所以推荐的电压也对应的变为0.7kV。


(2)MCP和荧光屏之间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kV,所以我们推荐一开始在这里加4kV x 60% = 2.4kV的电压。


过高的电压会影响MCP和荧光屏的寿命,但同时,加大电压也有利于改善最终的图像质量(见FAQ6的讨论)。所以按照以上推荐接通电路之后,需酌情对电压进行调整。

FAQ6. 在MCP+荧光屏+sCMOS相机成像系统中,如何提升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和信噪比、分辨率是息息相关的(参考 《信噪比——高端科研级相机的核心参数》 的图1)。

光学系统/光路对信噪比和分辨率都有着很关键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能在MCP、荧光屏和sCMOS相机上进行如下调整:


(1) 调整sCMOS相机的曝光时间。


(2) 提升MCP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电压可以让荧光屏上的可见光图像变得更亮,改善成像的信噪比。但过大的电压会降低MCP的寿命。


(3) 提升MCP出口和荧光屏之间的电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图像的分辨率。但此处电压过高会降低荧光屏的寿命,具体表现是肉眼观察到荧光屏变黑或部分区域(被电子轰击较多的区域)变黑,同样的条件下图像变暗,信噪比下降。


# 相关资料




微通道板(MCP)原理及
重要参数介绍
MCP及MCP模块的使用注意事项

MCP模块
Technical Information

MCP及MCP模块英文综合彩页


# 相关工程师


 

针对以上内容,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上一个:已是第一个

下一个: 已是最后一个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