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触带电:接触带电是一种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近而产生带正负电电荷的现象。由于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内部的原子核由带正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在一般的情况下,原子的电子和质子的数量都是相同的,保持一种电平衡。当物体之间接近时,原子内的电子由于接触而移动,当负电子离开物体时,物体就带正电,这些电子遇到其他物体时,其他物体就带负电,这就是静电产生的原因。
(2) 摩擦带电:摩擦带电是由于接触的表面共同摩擦引起带电的情况。与接触带电相比,摩擦带电产生电荷量比较大,这是由于两个接触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的位置一起摩擦,摩擦的新区域也在不断地增加,接触区域的增加会导致产生更大的电荷量。
(3) 分离带电:当接触的物体分离时,比如撕下胶带或去掉LCD玻璃基板上的保护薄膜,就会发生强烈的带电现象。这种现象和以上描述的“接触带电”是相同的,但是一般称作“分离带电”的原因是由于物体由分离而带电。一般来说接触的越紧密,电荷的密度就越高,静电电荷就会越严重。
(4) 静电诱导:静电诱导是一种只有当物体导电时才会发生的现象。当带电的物体靠近导体时,导体的表面就会产生与物体相反极性的电荷。例如,当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部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使负电荷出现在面对带电物体的导体表面上,而正电荷出现在另一端。这是由于集中在导体表面的电荷的一致化引起的,这种状态就称之为“诱导”。
(5) 极化:当一个绝缘体靠近一个带电物体或者被放在电极之间并且带有一定的电压时,分子内部就会产生改变,但是由于绝缘体不导电并且绝缘体内部的电子无法移动,所以就会导致绝缘体的某个部分带正电而其他部分带负电,但是绝缘体所带电荷的总量仍然接近于0 V(两极带电)。这种现象被称作“极化”。尽管极化和感应看上去很相似,但当绝缘体接地时电子并不会离开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