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松科研相机日常清洁与维护
相机作为显微成像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设备,一直在为大家提供高质量图片而默默无闻的工作着。所以难免会因为环境中温度、湿度的气候性变化、空气中的灰尘杂质或成像系统拆卸搬运而出现一些问题,在此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相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例行维护的操作说明。
|
滨松相机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0 ℃ 至 40 ℃ ;湿度范围: 50% 以下
|
正常的温度范围保证了相机的制冷效果能够达到标称参数,而正常的湿度范围则保证了相机在制冷后芯片上不会因为与环境温差较大而凝结水汽。大家平时在使用显微成像系统时,除了考虑显微镜本身的使用环境之外,还要结合上述相机的使用环境,综合二者的条件来合理应用。
除了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外,推荐将整个系统安放在光学防震平台上,减少环境中的机械振动。毕竟地铁行驶、周围大型设备工作的震动以及日常实验操作产生的震动都会影响最终的成像质量。那么如果有光学防震台的童鞋还可以进一步使用相机机身上的固定板将相机更加稳定的与光学平台连接。
|
我们的ORCA-Flash4.0 V3相机自带一块黑色酷炫的金属固定板,可以以4个M3的螺丝与相机相连,同时固定板上有公制M3、M6和美制1/4-20UNC等多种螺口,方便大家选择合适的固定支架。(切不可图省事就用书本或者枪头盒之类的物体支撑相机哦,这样很可能遮挡相机散热出风口导致芯片过热报警!)
|
相机作为带电工作的精密仪器,往往会吸附空气中的浮尘。对于这类浮尘的清楚,只需要准备一块干燥且洁净的柔软布料,轻轻沿着机身表面擦拭即可。与显微镜连接处或布料不方便接触的死角可以使用洗耳球吹走浮尘。此类维护应当保证一周一次的频率。
|
当我们的成像系统需要扩展或者移动时,可能会将相机从显微镜上拆卸下来,这时如果不小心有灰尘进入暴露于空气中的相机进光口,就很可能造成芯片表面污染以致成像时图像有杂点。这一部分的操作需要一些专业的指导,可以自行按照下述方法操作,亦或让显微镜维护的工程师协助完成。
|
这一步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对问题判断错误可能在清洁后改善不了原图质量反而引入新的污染。
|
① 移动载物台,如果杂点随样品一起移动,则杂质在样品上; 如果杂点不动,则进行下一步;
|
② 切换物镜 ,如果杂点消失,则杂质在显微镜物镜上; 如果杂点依然存在,则进行下一步;
|
③ 沿着相机C口螺纹小心转动相机机身,如果杂点随相机转动,则杂质在中继镜镜片上; 如果杂点不移动,则杂质在相机的芯片上;
|
按照上述一般性的步骤判断杂质来源后,位于样品上的杂质经过擦拭或重新制片即可排除;位于物镜和中继镜上的杂质则需要根据显微镜公司提供的操作来清洁;位于相机芯片上的杂质请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清洁:
所需材料: 洗耳球、无水乙醇、擦镜纸、塑料鸭嘴镊
|
i. 先将相机带着镜筒从显微镜上拆下,盖上显微镜出光口的防尘盖。保持相机进光口朝下的方向,将镜筒沿C口螺纹拧下,相机倒扣于平台上,用干净的擦镜纸盖住镜筒。
ii. 相机进光口朝向水平方向或斜向下45°,用洗耳球尽力吹走表面浮尘。
iii. 用擦镜纸沿短边折叠成长条,对折后用镊子两脚伸入纸筒两侧,对折的前沿部分沾取少量无水乙醇。(纸筒宽度不宜过宽,可以与镊子同宽以便有足够空间进行擦拭)
iv. 擦拭时,镊子夹紧纸筒,以对折的前沿贴着芯片表面,由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移动,切勿来回擦拭。移动范围不要太靠近芯片边沿以免损坏边沿连接处的电路。
v. 擦拭完毕后,重新接回显微镜观察杂点是否清除干净,如果情况减轻,则重复上述步骤;如果杂点未有改观,请联系我们的工程师。
|